1、第一种药膳是《本草纲目》上提到的"荠菜鸡蛋汤",从菜市场购买新鲜荠菜,洗干净后切段,按照半斤荠菜、1个鲜鸡蛋的比例,加清水煮荠菜鸡蛋汤。请注意,盐可要少放,放多了就会影响利水消肿的效果。
荠菜,《名医别录》中说它"主利肝气,和中",《滇南本草》称其"除小肠经邪热,利小便",可以说荠菜是素食中最美味可口的祛湿良药了。
2、还有一张药膳是来自唐代医书《外台秘要》里的"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俗称红豆,菜市场或超市都能买到。《本草纲目》说鲤鱼"下气,利小便",《药性论》说赤小豆"治水肿皮肤胀满"。这个食疗菜谱不仅效果一流,而且味道异常鲜美,不妨一试。
先将赤小豆洗干净,加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将鲤鱼留鳞去腮和肠脏,用水冲洗干净。起油锅,煎鲤鱼,加清水中量,再放进赤小豆,加入生姜、料酒等调味品。先用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焖到赤小豆熟,加进少量的盐和味精,一道热气腾腾的美味药膳就大功告成了。
3、薏米当然是公认的除湿良药,是中医最常见的入药食品。用薏米、荷叶煮汤,自制"薏米荷叶茶",像喝茶一样每天饮上3杯。
湿热药方"三仁汤":就是薏苡仁(即薏米)、白蔻仁、杏仁为君药,三仁合用,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湿病,绝大多数人都有湿邪在身,湿在上则头昏脑沉,头重如裹;湿在中则没有胃口、腹胀恶心;湿在下则双腿浮肿、尿急尿频。所以,古人有云:万病从湿生。湿邪就像阴雨连绵、不见阳光的天气,会让人的"精气神"都萎靡不振。如果湿邪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并发气郁、血淤,形成一系列棘手的病症,临床上长期缠绵难愈的各类疾病,必有湿邪的因素潜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