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

食疗营养

基本概念

藥膳 = 中藥 + 食物

選取上品中藥(無毒,可長期服用),配合蔬菜、水果與主食,產生滋養保健,進而治療疾病的功用。

配伍原則

五性
五味 酸:收斂 苦:消炎 甘:補養、滋潤 辛:發散 鹹:軟堅散結
(例:龜板)
季節 長夏
臟腑
  • 藥膳通常取甘味藥物。
  • 紅參、鹿茸(熱)、附片等只宜冬天食用。
  • 鴨肉偏涼,適合夏天吃;羊肉偏溫熱,適合冬天吃。
  • 雞肉較溫熱,豬肉較平涼。
  • 蜂蜜、百合、山楂等,算食物也算藥物。
  • 蜂蜜對肺脾好,滋陰潤肺止咳。
  • 蘋果性溫衛甘,適合冬天吃,對心臟好。
  • 沙參性涼味甘平,適合秋季,有利肺脾。
  • 大蒜、辣椒屬辛,一般宜冬天吃。然潮濕地方(如成都),可經年吃辛辣物以發散濕氣。

五味的組合(減少藥味)

酸配甘、苦配辛、甘配鹹、辛配酸、鹹配苦

秋季處方

秋季容易出現口乾唇焦等"秋燥"症候,如咳痰含血絲,鼻衄,皮膚乾燥。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 銀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可用水浸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對治療和預防"秋燥"有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

秋季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 核桃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服用健補脾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

適合的食物:香蕉、梨、百合、山楂、銀耳、柿子、芝麻、芒果、桃子、梅子、小麥。

適合的藥物:沙參、天冬、麥冬、百合、山楂、枸杞、黃精、大棗、蓮子。

少用:薑、蔥、蟹、鰻魚、蜜柑 (容易導致鼻腔乾燥出血)

  • 子宮肌瘤,有時可靠吃藕節燉湯而消除。
  • 山楂泡水代茶,有養陰效果,亦可防止血脂高。
  • 夏季,煮稀飯後荷葉覆蓋其上悶一陣後取出,即可有清熱解暑效果。
  • 鵪鶉蛋很燥,不宜秋季。

秋季藥膳例

  1. 雙豆百合豬排湯

    成分 豬排1磅,綠豆30g,赤小豆30g,百合30g
    製法 紅綠豆先泡水,燉約半小時,再下百合與豬排,至豬排熟即可。可不加鹽。
    作用 滋陰潤肺,澤膚養顏。
  2. 天冬黑豆粥

    成分 天冬30g,黑豆30g,黑芝麻30g,糯米60g,冰糖少許
    製法 成分洗淨,泡水30~60分鐘,或可用果汁機打碎,用浸泡之水一併熬煮。吃時視口味可添加冰糖或蜂蜜。
    作用 滋陰潤燥,滋肺補腎,固齒烏髮,防止面色早枯。
  3. 蒸烏骨雞蛋

    成分 銀杏(百果)10g,百合10g,山藥10g,蓮子10g,香菇,陳皮
    製法 取新鮮銀杏去殼,山藥、蓮子先用水泡軟,加其他成份及雞蛋五個,蒸熟即可。
    作用 增加免疫功能,增強體力,養陰潤燥
  4. 藥膳羹

    成分 蓮子100g,銀耳50g,紅棗20g(血虛者用紅棗、腎虛者用黑棗),百合50g
    製法 搗爛蓮子,加其他成分,用瓷鍋燉成羹。
    作用 清心潤肺健脾
  5. 袋泡茶

    成分 黃耆5g,麥冬5g,枸杞10g,甘草3g
    製法 洗淨成份,或先打碎,熱開水泡30分鐘後代茶喝。
    作用 滋陰潤燥

老年人患有消化不良、夜尿過多等症,可用山藥120克,洗淨,去皮,切片(或干山藥60克,浸泡後去皮切片),大棗10枚洗淨, 與大米50克共加水適量煮粥,再加蜂蜜適量調味,每天早晨空腹服1~2小碗。 山藥味甘,含有脂肪、蛋白質、粘液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有滋養強壯、助消化等功效。

用腦過度導致神經衰弱,或患慢性咳嗽、腰腿酸痛等症,可將核桃仁1000克搗爛,加蜂蜜1000克,調勻, 用瓷瓶裝好密封,每天2次,每次1匙,溫開水送服。核桃味甘,性平且溫,有補腦、補腎、抗疲勞功效。

體質虛弱的老人,可備齊糯米1000克,白糖250克,葡萄乾、核桃仁、瓜子仁、白果仁、蓮子、桂圓肉、 紅豆沙、熟山藥、小紅棗、青梅、桂花、豬油、澱粉各適量。然後將白果去皮除核,切成四瓣; 紅棗去核,熟山藥去皮切開;再把5只碗抹上豬油,隨後將白果等食品在碗內擺成花樣; 並將糯米淘乾淨後放入盆內,加水1000毫升,蒸熟後盛出,待涼後加白糖100克攪勻,分200克1份, 裝在擺好白果等的碗內,再略蒸一下。最後將清水和糖150克,燒開後加入澱粉,調成薄芡汁, 澆在糯米飯上,撒上桂花即成。此飯為"健身八寶飯"。每天早晨空腹食1碗。

高血壓、肢體麻木者,可將生葛根15~20克洗淨,紅棗10枚浸泡後切片、去核,加水適量煮湯。 可每次服1~2小碗,連棗同食,每天2次。

將鮮麥芽30克洗淨(干麥芽減半),每碗乾麵粉中摻2湯匙鮮麥芽,加糖適量,製成薄餅或糊狀,也可與各種蔬菜一起烹調, 可每次食麥芽糊1~2小碗,或麥芽餅1~2個,每天2次。 麥芽含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E以及銅、鎂、鋅、鐵等微量元素,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耐力、 延緩衰老、防治失眠和防止記憶力衰退等作用。

冬季藥膳

冬令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 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 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 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 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藥膳例

  • 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參酒或黃氏酒1小杯,可防風御寒活血。
  • 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 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脾胃- 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
  • 陽氣不足-可將羊肉與蘿蔔同煮,然後去掉蘿蔔(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肉15克, 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
  • 患有支氣管哮喘病的老人,入冬前就應開始食補,每次取胡桃肉1~2個,生薑1~2片,放入口中細細嚼食, 有潤肺、平喘止咳、預防支氣管哮喘病復發的作用。
  • 預防和治療支氣管咳喘-長期服用蘿蔔煮雞蛋。
    製作方法:於冬至時買紅蘿蔔1500克,去頭尾洗淨,用無油潔淨的刀將蘿蔔切成3毫米左右厚的片, 再以線穿成串,晾乾後收藏,每次取蘿蔔乾3片,雞蛋1個,綠豆1小撮,共放入鍋中,加水煮30分鐘, 至豆熟爛。服時剝去雞蛋皮,連同蘿蔔、綠豆及湯一起吃下。每日1次,連續用30天。
  • 高脂血症-服用黑芝麻桑椹糊。
    製作方法:取黑芝麻60克,桑椹60克,白糖10克,大米30克。將黑芝麻、桑椹、大米分別洗淨後, 同放入藥碾中碾爛。再於瓦鍋內放清水3碗,煮沸後加白糖,待糖溶化、水再沸後,徐徐加入藥漿,煮 成糊狀食品服用。
  • 冠心病,可取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溫水泡發,洗淨,加水和冰糖少量,隔水蒸1小時後食用。
  • 高血壓,可取黑木耳6克,柿餅50克,冰糖適量,同煮爛食之,以降低血壓。
  • "冬瘟"(指類似感冒的某些癥狀,如風寒咳嗽、發熱頭痛、鼻咽鍛煉),可經常食用蘿蔔; 因為蘿蔔有消積滯、化痰熱、解毒、下氣、寬中等功效。如因冬瘟內燥引起口舌生瘡、糜爛,可用蘿蔔切片, 與生梨片同煮,加適量冰糖服用。常飲此汁,可清除內熱,養陰療瘡。
  • 風寒咳嗽,可取蘿蔔1個,在蘿蔔上挖一個洞,洞內放入蜂蜜適量,在火上烤熟後,溫食,每日1個。
  • 咳嗽失音者,可用生蘿蔔搗汁,摻入適量薑汁同服。

春季藥膳

春天氣候由寒轉暖,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 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 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A, 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各種致病因素侵襲; 也應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提高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功能。

早春時節,氣溫仍較寒冷,人體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 除谷類製品外,還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 由於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 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製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的功能。

中老年人有早衰現象者;腰酸眩暈、臉色萎黃、精神萎靡者;受涼後易反覆感冒者;可採用平補飲食,多食薺麥、薏仁等谷類, 豆漿、赤豆等豆類,橘子包括金橘、蘋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可長期服用。如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者,也可選食。

如有陰虛內熱者,可選用清補的方法。這類食物有:梨、蓮藕、薺菜、百合、甲魚、螺螄等。 此類食物食性偏涼,食後有清熱消火作用,有助於改善不良體質。

病中或病後恢復期的進補,一般應以清涼、素淨、味鮮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可選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蓮子粥、青菜泥、肉鬆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油膩、 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免損傷胃腸功能。

研究發現,春天的氣候變化,容易使人血壓增高,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 飲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 香蕉含降低血壓的鉀離子。另外,經常食用含鉀多的檸檬、梨、綠豆等,對防治高血壓也有益處。 或用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或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或將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後,每日晨空腹吃10粒。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也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豐富的 豬肉湯、雞湯、魚湯、牛肉湯及菠菜、豆類、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為上述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 的作用或形成氣體產生腹脹,增加胃腸負擔。 飲食防治:

  1. 蜂蜜療法,將蜂蜜隔水蒸熟,飯前空腹服,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
  2. 用新鮮青色捲心菜,洗淨,搗爛,用消毒紗布絞汁,服時稍加溫,每日2次,15天為一療程;
  3. 牛奶250毫升,煮開後調入蜂蜜50克,白艾6克,調勻後飲用。這些,均有養陰益胃之功效。

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飲食防治: 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癥狀。 飲食宜清淡,忌食海腥、油膩食物,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道理的。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蒜等及過甜、過鹹食物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夏季藥膳例

夏季口渴、口苦、口臭:

以西瓜翠衣(西瓜皮)三、四塊加入2000 c.c.水,大火煮沸二十分鐘,煮取清涼液置冷當茶喝。

夏日腸胃悶脹不適,噁心腹瀉者宜:

綠豆、赤小豆各一兩半,白扁豆一兩,加水共煮爛,取濃汁飲服。

夏日喉部有痰、異物感、心煩口渴、小便少:

用白茅根一兩半、白木耳五錢、白砂糖三錢,水煎代茶飲。

夏日身體悶熱,經常感覺容易中暑或感冒者宜:

花茶(茉莉花茶或香片)一份、菊花茶二份、金銀花三份,水煎作茶飲。

若夏日頭重、頭痛、精神不濟、四肢沈重等,暑濕症狀較重者宜:

藿香二錢、薏苡仁二錢,扁豆五錢、厚朴二錢,荷葉、西瓜汁適量,先將薏苡仁 與扁豆同煎,後加入藿香、厚朴、荷葉再煎,去渣取汁,調入西瓜汁飲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