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天地相合

人有上牙和下牙,古人云"上牙是天,下牙是地"。平时,我们上下牙相合的时候,要么是上牙包住下牙,这叫天包地;要么是下牙包住上牙, 这叫地包天。一般来说,天包地的人比较多,地包天的人比较少。如果我们用上门牙顶着下门牙,让它们对齐,这就叫"天地相合"。这个动作,会调整人的下颌 骨,使人面容的下部端正饱满,达到人们常说的"地角方圆"。

天地相合的时候,我们把舌头抵住上齿的齿龈,嘴呈抿嘴微笑状,两个嘴角翘起,连带头两侧肌肉上提,用意念感受有一股气汇集到头顶百 会穴,这叫"真阳聚顶"。这样我们的面容就呈现出最佳状态了。只要我们在没事的时候经常这样做,保持这种状态,久而久之,面容就会改变,变得饱满、方正。 由于头是诸阳之会,嘴角提起来后,全身的阳气也会随着被提起来,汇聚到百会穴,这又可以迅速提升人的阳气,使人变得有精神。

由于舌头一直是抵着上齿内齿龈 的,所以过不久就会产生很多津液,等津液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徐徐咽下,体会津液灌溉五脏六腑并一直滋润到丹田的感觉,这叫"玉液还宫"。于是,这个动作 在生阳的同时,又有补阴之功了。

"太极护身"

人体前方的肚脐(神阙穴)就相当于人体太极的前方"鱼眼",而人体后方和肚脐对应的位置,称之为命门,相当于人体太极的后方"鱼眼"。

前方的神阙(肚脐),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后方的命门(在后腰与神阙相对的地方),则是人体的生命之门。所以,拍打这两个要穴,可以行气通血,调和阴阳,激活人体的元阴元阳,祛病强身。

最初的时候,您可以先用一只手的手心拍打神阙,然后,再用另一只手背拍打命门。分开来拍打,以舒畅为度。

先把右手手心按在肚脐眼上,左手手背按在命门穴上,接着,上身右转,带动两手甩动,右手往后甩,去拍命门;同时左手往前甩,去拍神阙。手掌拍下,马上随着身子的左转而弹起,右手往前甩拍神阙,左手往后甩拍命门。如此来回重复。

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甘草粥

[原料]炙甘草10克,糯米50克。

[制作] 将炙甘草加水煎沸10分钟,取汁加糯米煮粥。

[功效] 健脾和中。主治脾胃虚寒之口疮。

蜂蜜可可糊

[原料] 蜂蜜、可可粉各适量。

[制作] 取可可粉,用蜂蜜调成糊状,每次4-5克,送入口中慢慢含咽。每日数次,连用3-4天。

[功效] 滋阴润燥。主治阴虚火旺之口疮。

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

茅根茶

[原料] 白茅根25克,茶叶3克。

[制作] 将白茅根洗净,与茶叶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文火煎煮半个小时,取汁代茶饮。

[功效] 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主治尿路感染急性期,鼻(血丑)。

鸡冠花蛋汤

[原料] 白鸡冠花20克,鸡蛋1个。
[制作] 将白鸡冠花放入砂锅中,加水2碗,文火煮至1碗,去渣儿留汁,将鸡蛋打散倒入煮沸的汁中,加调成蛋花汤。
[功效] 凉血止血。主治痔疮出血,月经过多。

道家八式保命操--第5-8式

第五式抽肋法:补肾减肥好方法

  1.坐在椅子上;

  2.两手十字交叉,放在头后面,双手抱头;

  3.抱着头向下俯身,头快贴到了大腿上;

  4.向左右方向扭头,感觉两肋之间的肌肉被拉紧了。

  胆经、脾经和带脉都经过腰肋部,所以抽肋法能振奋这三条经。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抽肋法就能治疗一切胁肋部的疾病。消除各种肋间疼痛、胁肋胀闷,减去腰部的赘肉都要使用抽肋法。

第六式虎视法:视力保护式

  1.站立;

  2.双手手掌按在膝盖上;

  3.向左右方向扭头、扭腰。

  做这个动作会感觉颈项部肌肉被牵伸,眼球有发胀感。颈部有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多条经脉经过,牵伸颈部,就能保证这些经络畅通,自然就不会有各种颈椎疾病了。肝开窍于目,眼球发胀,表示肝经气血已经调动了,这对青少年近视、中老年眼睛早花等眼疾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七式取嗝法:排积气

  1.站立;

  2.双手十字交叉,放在后脑勺处,抱头;

  3.身体尽可能地向后仰,再挺直。

  3个步骤做完,就是一次完整的"取嗝"动作。连续做10次,就会有嗝打出。

  "取嗝法"主要运动腹部肌肉,而胃经和脾经都经过腹部,所以这个动作就能刺激胃经和脾经,每天积攒的浊气就会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浊气"派"出去了,我们就吃嘛嘛香了。

第八式开胯法:消肿祛痛没商量

  1.坐在椅子上,将右脚脚踝放在左腿膝盖上方;

  2.将两手放在右腿膝盖上,两手一起轻轻向下压右腿的膝盖;

  3.左右腿交替进行。注意做这式时,不宜用力过猛,不然会伤到胯关节。

  向下压膝盖时,你会感觉胯部很紧张,这就能牵拉我们的胆经和阳跷脉,胆经主筋,阳跷脉主运动,刺激这两条经脉,就能让我们能走能跑、能蹦能跳,再也不用为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这些病担心了。

  胯关节处还有一个环跳穴,是针灸治疗腰腿疼痛的常用穴,但因为这个地方的肉比较厚,针刺也比较深,不太好掌握。而开胯法却能刺激环跳穴,治疗腰腿疼痛。

  这八式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全身,打通全身经络。难怪有人说:"凡人能依此法,日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就像人体自有大药一样,人体内也自有"健身房",而且还是每一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健身房"。而您自己,就是"健身房"里唯一的教练,用各种方法,比如"道家八式保命操",教最符合自己的养命延寿经。

道家八式保命操--第2-4式

第二式洗手法:关节病人的福音

  像平常洗手一样动手,注意要活动到手腕。

  洗手法是现代人的福音,因为它能活动手上的6条经脉,保持手部经脉通畅。手上经脉通畅,就不会有各种杂物堆积,各种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手指关节肿大、疼痛,手部的各种问题就能不药而愈了。

第三式伸臂法:修炼上身的要招

  1.双手十指交叉,然后用两手的掌心按一下胸部;

  2.再翻转手掌,掌心向外;

  3.紧接着,双臂向前方、上方、下方、左侧、右侧使劲伸直,总共做十几次就可以了。

  伸臂法向前、向上拉伸了心经、心包经,做完后,人的精神会马上振奋起来。左右拉伸的时候,牵拉手三阳经,它们的循行经过肩肘部,牵拉就可以活动肩肘部的气血,所以能防治肘关节疼痛及肩周炎。

第四式松腰法:腰部使用指南

  1.站立,双脚并拢;

  2.双手交叉后,抱住小腿;

  3.同时头尽可能地靠近双腿;

  4.保持腰部不动,头向左侧,再向右侧扭,各扭10次。

  腰为"肾之府",活动腰是保肾的大法。松腰法还能活动腰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能预防和缓解腰肌劳损和腰部的韧带炎,对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背疼痛有显著的疗效。

道家八式保命操--第一式:振阳法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方法:振阳法、洗手法、伸臂法、松腰法、抽肋法、虎视法、取嗝法、开胯法。

功能主治:锻炼全身,打通全身经络,养眼明目,身形轻健,养命延寿。

第一式振阳法:给身体三重保卫

  振阳法主要通过取咳的方法进行,当然也不是随意地咳嗽一声。

  1.闭上双眼;

  2.用掌心及掌根处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托、向左托、向右托、向前托、向后托;

  4.做完上述动作,睁开双眼;

  5.叩齿,也就是上下牙相碰,并发出轻微的声响;

  6.叩齿的同时,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将手掌放在头顶上,掌心使劲,轻轻地向下压头,做5~6次;

  8.双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手张开,用手指梳头。

  总结一下,振阳法总共有6个动作:托下巴、叩齿、擦眼、压头、拔耳、梳头,它们的功效各有千秋。闭目、擦眼能保养五脏的阳气,托下巴 振奋胃经阳气,叩齿养肾,压头拔伸督脉、膀胱经,拔耳、梳头刺激胆经。这6个动作连贯起来,就能保养先天,振奋我们的元气。做完以后,您会不自觉地咳嗽出 来,就算没有咳出来也会感觉到嗓子眼发痒,这是我们的阳气生发出来的表现。努力咳出来,就能振奋全身元气。

振阳法这6个动作一定要连续做,可以反复多练几次。每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点以前练习,因为早晨和上午是元气上升的时候,这时振动元气才有助于元气的升腾。

  振阳法是"道家八式保命操"的基础大法,做下列七式前一定要先练习。

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

夏季养生:防暑防湿补养阳气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季属火,暑邪当令,天气炎热,暑气迫人,人体阳热偏盛,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气伤津。暑为阳邪,其性升散,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人体脾胃此时 也趋于减弱,食欲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征。古人还认为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令。湿属于阴邪,易 损伤人体阳气。每当梅雨季节,湿邪充斥,人体脾胃最易受湿邪所伤。归纳起来,湿热之夏,养生须防损伤阳气。

夏天养生一定要重养阳。

  ★夏季养阳要两防

  ☆一防“因暑取凉”

  ①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②睡觉及乘凉时要盖好腹部。

  ③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

  ④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

  ⑤不要在冷气的环境中呆得过久。

  ☆二防“湿邪侵袭”

  ①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

  ②饮食要清淡,少吃油重食物。

  ★夏季常用养阳中药:

  ☆健脾除湿药

  ①藿香、佩兰:能解暑化湿,理气和胃。

  用法:藿香、佩兰各10克,水煎服。可治暑湿感冒、腹泻呕吐。

  ②荷叶:能清热祛暑、健脾升阳。

  用法:鲜荷叶1张,大米150克,熬粥。是夏季解暑佳品。

  ☆益气养阴药

  ①黄精: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强筋骨、填精髓的功效。能补诸虚,可延年益寿。

  用法:黄精、西洋参各10克,枸杞子10克,大枣10个,煎水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

  ②沙参麦冬饮:能补阴润肺、生津止渴、止咳祛痰。

  用法:沙参、麦冬各10克,生扁豆10克,煎汤,加入梨汁、冰糖分服。对暑热口干口渴者最好。

  ③人参地黄汤:有滋阴补肾作用。

  用法:人参10克,生地黄30克,粟米100克,先煎人参、生地黄,去渣后加入粟米煮粥,最后加入冰糖服食。适用于伤暑感气虚口渴者。

☆解暑清热药

  ①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作用。

  用法:可直接加白糖泡茶饮,也可加入乌龙茶适量,一起泡茶饮。

  ②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作用。

  用法:菊花、金银花各10克,泡水作茶饮。

  ③薄荷:有清利头目、解毒透疹作用。

  用法:a。薄茶10克,荷叶15克,金银花20克,煎水服,为消暑佳品。

  b。薄荷与绿茶同泡,能治头痛、风热感冒、目赤肿瘤。

  ★中医经络按摩

  推荐给大家3个简单易行的穴位自我按摩方法。

  ①按压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能够起到清热除湿的效果。

  ②按压手少阴心经(手臂内侧外缘)和心包经(手臂内侧中线),每天一次。对心痛、心悸、心胸烦闷都有缓解作用。

  ③按压太阳穴、印堂穴,有提神宁心作用。

  夏天, 一些坚持高温室外作业的人,突然昏倒在地,全身大汗,四肢发凉,甚至抽搐,这便是中暑了。

中医理论认为:“暑是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汗多,汗出过多就会导 致体液减少,这就是伤津的原因。津液受损,水分不足,就会有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心烦不安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汗出过多,人体阳气外越,就 会有生命危险。

  ★夏季防暑方法

  ☆起居防暑

  ①居室一定要凉爽。夏天,保持居室整洁,留出宽敞的空间。每天打开门窗,让自然风在室内流通,可使满屋生凉透爽。

  ②将向阳的外窗户上方装上凉篷,遮挡阳光。用淡绿、浅蓝、乳白等色彩装饰墙面、天花板、窗帘、家具等,令人更觉清凉。

  ☆饮食养生

  ①多喝清凉饮料,多吃点西瓜。既解渴、补充水分,又改善食欲、祛暑消夏。

  ②在饮料和汤中要适量加点盐。高温下,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有相当量的盐分随汗排出。过犹不及,盐当然也不能加多了。

  ③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最重要是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最好每日饮食中含有维生素B120.5毫克,维生素B20.3—0.5毫克,维生素C150—200毫克。

  ④另外,要多吃水果、蔬菜、瘦肉、鸡、鸭、蛋等。应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以免过于油腻,引起厌食。

☆夏季清凉饮料

  ①盐茶饮:绿茶10克,食盐2克,泡茶饮用。能生津解渴,清热除烦。是夏季防暑好饮料。

  ②双花白菊饮: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用沸水冲泡,加白糖3—5克。作饮料服,可清热解毒。

  ③玉米须茶:取玉米须20克,沸水浸泡饮用,有通便利尿的作用。

  ④五味枸杞饮:取五味子50克(纱布包好),枸杞子50克。入砂锅中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去渣加白糖20克分次饮用。有健脾胃、补肝肾和生津止渴的作用。

  ★中暑的中医治疗

  ☆突然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等

  这是暑热伤气、热盛阳明所致。治疗以白虎汤加减,可清暑泄热。

  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芦根30克,西瓜翠衣30克,粳米10克,甘草10克。

  ☆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等

  这是暑热伤气、津气两伤所致。治疗以清暑益气汤加减:可清暑泄热、生津益气。

  处方:西洋参10克,石斛10克,竹叶10克,荷梗1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黄连6克,甘草10克,粳米10克,西瓜翠衣30克。

  ☆发热骤降、大汗不止、心烦口渴、精神倦怠、脉虚无力等

  这是暑伤津气、气虚欲脱所致治疗以生脉散加减益气,生津,固脱。

  处方:人参1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克,石斛10克,西瓜翠衣30克。

  ☆发热、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神昏不醒、脉象弦数等

  这是暑热炽盛、引动肝风所致。治疗以羚羊钩藤汤加减,清暑泄热、平肝息风。

  处方:羚羊角粉1.5克(冲服),桑叶10克,钩藤10克,川贝6克,鲜生地30克,菊花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

  ☆情况紧急时,可根据病情给予紫雪散、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鼻饲。

  ★治疗中暑验方

  ①食盐30克,用食盐揉擦患者手、足、胸、肋、背等处,以擦出红点为好。

  ②黑芝麻3克,将黑芝麻炒香研细末吞服。

  ③生藕50克,捣汁灌服。

  ④明矾5克,研末,每次服0.5克,和凉开水服下。

  ⑤鲜菠萝1—2个,去皮壳,捣成浆,随意食用。

  ★中暑的针灸治疗

  ①轻症中暑:针刺内庭、曲池、内关、太阳

  ②重症中暑:针刺水沟、百会、委中、十宣。

2009年7月5日星期日

五行对应表

自然界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口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神 魂 神 意 魄 志

五变 握 忧 口岁 咳 栗

灸法治大病

膏肓穴,主治人体的上部心肺及全身的病,中脘治中上焦的病,关元主治中下焦的病。

膏肓穴,在人体两个肩胛骨的 缝里, 所以这个穴位基本上活动不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办法可以把膏肓穴活动开,动作很简单,叫打开太阳伞:以两个肩膀为轴,把两个肩膀前提起来往前这是开膏肓,然后, 再往后使劲的移,同时,两个中指不能离开裤中线。膏肓穴不太容易打开,大家可以长期的练。膏肓是可以灸的。灸膏肓穴有一个要决,就是趴在椅子背上,把整个身体弓好,把膏肓穴打开,然后把艾柱放在上面,很疼,很多人受不了。但是灸膏肓穴到一定的妙处的时候,就像有一股热水,“哗一下”下流的感觉,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身体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感。

从中脘走的有胃经和任脉,所以灸中脘 主治脾胃病,实际上是增强消化和吸收能力,只要你能吃饭、能吸收、能消化,身体自然就会健康。灸中脘还可以治精神抑郁和狂躁,精神病跟胃经、肾经有关,所以如果有点忧郁症了,一灸就会有效果。

关元在脐下三寸,这个穴位很重要,关是关门,元是元气。所以这个穴位实际上是收敛气最足的地方。古代很多的医案里都记载一种病,比如说暴脱症,就是突然晕倒,往往是病后喝酒、行房事,使精都泻了,大小便都固摄不住,哗哗的往外流,这个时候, 用药根本来不及, 就要靠关元来收摄元气。要么重灸,要么针刺。关元穴很重要。现在女子怀孕流产的 现象很多,怀孕前灸关元穴可以帮助固胎,增强固摄的力量,使胎儿不太容易流产。关元也是肝脾肾和任脉的交会穴,任、督、冲、肝、脾、肾,以及小肠都与它有关,如果灸它的话,阳可以长起来。所以古人说关元穴“主诸虚百损”,所有的虚症都可以用它。

古人讲养生灸的时候,第一不能喝酒,第二不能生气,最忌讳的是生气,因为假如经脉是通畅的情况下,突然生一口大气,会使疾病顺着通畅的经脉一下子进入里面去,造成更深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