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KF-o7VZXC242aYdz9xJpxuqE232sQ6BKV6cPhaI6vGwn9L_T8ByRjL1hR39_7JCZ4POdU91IVD3ghyphenhyphen-xM7ZfH6VhpZJW4uXv6hc9QaTLDvNmIsn_HqPcWHFChntahOxS8kMGZGN_jQP9x/s400/%E7%BB%8F%E8%84%89%E7%9A%AE%E9%83%A8%E7%A4%BA%E6%84%8F%E5%9B%BE.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7n-Nd2cSTsX029czX8t47MHcR6B_dUBez_rjQ-jUwsXIOH2URvu6yKjwuvo8y9e6E2XmQ_9_oVipEvbwMtdhyphenhyphenDUDnfPG4Qp0-oe5Ai6awiQfC0Tv3ZiNRwDHryGHdBeN9fSbY0hIISDqk/s400/%E8%83%8C%E9%83%A8%E8%84%8A%E6%A4%8E%E5%AF%B9%E5%BA%94%E5%8C%BA%E3%80%81%E8%84%8F%E8%85%91%E5%99%A8%E5%AE%98%E4%BD%93%E8%A1%A8%E6%8A%95%E5%BD%B1%E7%A4%BA%E6%84%8F%E5%9B%BE.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6KQpSV0dG7SPHIeZV8n61779mCgUEbCW4RQ4ZR81nML-IctzallCD4bEyqR5eXg0xofaa4UD0lsjnCdzRX0SyMocPYONKeywsStt2jTbVkRtZVKsEMmjQtdgrT3WoLGna2-MnegTw0ckH/s400/%E6%89%8B%E8%B6%B3%E5%85%A8%E6%81%AF%E7%A9%B4%E5%8C%BA%E7%A4%BA%E6%84%8F%E5%9B%BE.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LlejFvqDK0wZxmcR2LN6Inr2BSnOjPhUZs3OmOp3qvs8pr1ie_bGrV8Nxu7xdlt1ySrIBatdrqYXxom42YmFNSJUJvoXNec-_-FwuuYd5NqoE0Ha7RcvTVkrnypdxl_Xd4jIqtLmtDVl5/s400/%E5%A4%B4%E9%83%A8%E5%85%A8%E6%81%AF%E7%A9%B4%E5%8C%BA%E7%A4%BA%E6%84%8F%E5%9B%BE.jpg)
相关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中医中药内容仅供参考之用,个人身体均有差异,如遇病症,请向医生问诊用药。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辣豆瓣15克、酱油15克、醒糟汁15克;
3、盐2克、花椒2克、豆腐乳汁15克、姜10克、红糖20克、葱10克、冷汤25克。
[制作过程]
1、大米和花椒放入锅中,微火干炒至熟,磨成粗、粉。猪肉刮洗干净,切成长约10厘米。
2、宽4厘米、厚0.4厘米的片,入盆内,加盐、酱油、红糖汁、醒糟汁、辣豆瓣、姜末、豆腐乳汁拌和均匀,再加米粉拌匀,稍置腌渍后,将肉片摆入蒸碗内。
3、豌豆洗净入盆,加盐、米粉、冷汤拌匀,装于肉上。然后上笼用旺火蒸火巴(约两小时),取出翻扣于盘内入撒上葱花即成。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先师秘传神应经,太乙通玄法最灵。
句句言辞多妙典,万两黄金学也轻。
切切不忘多效验,治病如神记在心。
口内将针多温暖,更观患者审浮沉。
阴病用阳阳 用阴,分明更取阴阳神。
虚则宜补实宜泻,气应针时病绝根。
气至如摆独龙尾,未至停针宜待气。
凡用行针先得诀,席弘玄妙分明说。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针 列缺。
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闭喘填胸,欲愈须寻三里中。
手挛脚痹疼难忍,合谷仍须泻太冲。
曲池主手不如意,合谷针时宜仔细。
心疼手颤少 海间,欲要除根刺阴市。
若是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
五般肘痛针尺泽,冷渊一刺有神功。
手三里兮足三里,食痞气块兼能治。
鸠尾独治五般痫,若刺涌泉人 不死。
大凡 痞最宜针,穴法须从着意寻。
以手按 无转动,随深随浅向中心。
胃中有积取璇玑,三里功深人不知。
阴陵泉主胸中满,若刺承山饮食宜。
大椎若连长强取,小肠气满可立愈。
气冲妙手要推寻,管取神针 人见许。
委中穴主腰疼痛,足膝肿时寻至阴。
干湿风毒并滞气,玄机如此义尤深。
气攻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留血攻注若医迟,变为风证从此得。
气海偏能 治五淋,补从三里效如神。
冷热两般皆治得,便浊痼疾可除根。
期门穴主伤寒患,七日过经犹未汗。
但于乳下双肋间,刺入四分人得健。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分明 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中,切莫逢人容易说。
牙风头痛何所调?二间妙穴莫能逃。
更有三间神妙处,能祛肩背感风劳。
合谷下针顺流注,脾内迎随使气朝。
冷病还须 针合谷,又宜脚下泻阴交。
背脊俱疼针肩井,不泻三里令人闷。
两臂并髀俱疼痛,金针一刺如神圣。
脚疼膝痛委中宜,更兼挛急锋针施。
阴陵泉穴如寻得,健步轻行 疾似飞。
腰腹胀满治何难?三里 肚针承山。
更向太冲行补泻,指头麻木一时安。
头痛转筋鱼腹肚,背疽便毒相残苦。
再有妙穴阳陵泉,腿疼筋急如神取。
肠 中疼痛阴陵调,耳内蝉鸣听会招。
更寻妙穴太溪是,此中行泻最为高。
腹胀浮沉泻水分,喘粗三里亦须针。
更从膝下寻阴谷,小便淋漓肿自平。
环跳能除腿股风,冷 风膝痹疟皆同。
最好风池寻的穴,间使相随始见功。
伤寒一日调风府,少阳二穴风池取。
三五七日病过经,根据此针之无不应。
心疼呕吐上脘宜,丰隆两穴更无疑。
蛔虫并出伤寒病,金针直刺显明医。
男子 癖取少商,女人血气阴交当。
虚汗盗汗须宜补,委中妙穴可传扬。
项强肿痛屈伸难,体重还兼腰背瘫。
束骨更加三里刺,教君顷刻便开颜。
脊因闪挫腰难转,举动多 艰行履颤。
游风偏体生虚浮,复溜一刺人忻羡。
久患腰疼背胛劳,但寻中渚穴中调。
行针着意须寻觅,管取从今见识高。
腰背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穴堪求。
神针未出急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小腹便 最难医,间使针连气海宜。
中极也同三里刺,须明补泻察毫厘。
黄帝岐伯针灸诀,依他经里分明说。
三阴三阳十二经,更有两经分八脉。
灵光典注极幽深,偏正头疼泻列缺。
睛明治眼努肉攀,耳聋气痞听会间。
两鼻鼽衄针禾髎,鼻窒不闻迎香间。
治气上壅足三里,天突宛中治喘痰。
心疼手颤针少海,少泽应除心下寒。
两足拘挛觅阴市,五般腰痛委中安。
脾俞不动泻丘墟,复溜治肿如神医。
犊鼻治疗风邪痰,住喘脚痛昆仑愈。
后跟痛在仆参求,承山筋转并久痔。
足掌下去寻涌泉,此法千金莫妄传。
此穴多治妇人疾,男蛊女孕两病痊。
百会鳩尾治痢疾,大小肠俞大小便。
气海血海疗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坚。
伤寒过经期门应,气刺两乳求太渊。
大敦二穴主偏坠,水沟閒使治邪癫。
吐血定喘补尺泽,地仓能止口流涎。
劳宫医得身劳倦,水肿水分灸即安。
五指不伸中渚取,颊车可针牙齿愈。
阴蹻阳蹻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
阴阳陵泉亦主之,阴蹻阳蹻与三里。
诸穴一般治脚气,在腰玄机宜正取。
膏肓岂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须愈。
针灸一穴致病除,学者尤宜加仔细。
悟得明师流注法,头目有病针四肢。
针有补泻明呼吸,穴应五行顺四时。
悟得人身中造化,此歌依旧是筌諦。
山楂降压汤
配方:山楂15克 猪瘦肉200克 素油30克 姜5克 葱10克 盐5克 上汤1000毫升
制作:1.把山楂洗净,若是山楂果,拍松,待用。
2.瘦猪肉洗净,去血水,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3.把锅置中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鸡汤,烧沸后下入猪肉、山楂、盐,用文火炖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瘦肉30-50克,随意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化食消积,降低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食用。方中的山楂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并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作用。
石决明煲花枝
配方:石决明10克 鲜墨鱼(花枝)200克 西芹100克 酱油10克 盐5克 姜5克 葱10克 鸡汤200毫升 生粉20克 鸡蛋1个 素油500克(实用50克)
制作:1.把石决明打粉,鲜墨鱼洗净切4厘米见方的块。西芹洗净切3厘米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
2.把花枝放在碗内,打入鸡蛋,加入生粉、石决明粉、酱油、盐拌成稠状,若太干可加少许清水挂浆。
3.把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六成熟时,下入花枝滑透,并立即捞起,待用。
4.炒锅留油30克,烧六成熟时,加入葱、姜爆香,投入西芹翻炒,随即下入滑过的花枝,加入鸡汤,煲1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墨鱼50克。
功效:滋阴补血,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患者食用。
天麻蒸乳鸽
配方:天麻12克 乳鸽1只 绍酒10克 姜5克 葱10克 盐5克 酱油10克 鸡汤300毫升
制作:1.把天麻用淘米水浸泡3小时,切片;乳鸽宰杀后,除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花。
2.把酱油、绍酒、盐抹在乳鸽上,将乳鸽放入蒸杯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天麻片。
3.将蒸杯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约1小时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半只乳鸽,喝汤吃天麻。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潜阳。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患者食用。方中的天麻,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
五汁密膏
配方:马蹄500克 梨500克 藕500克 甘蔗1000克 葡萄500克 蜂蜜300克
制作:1.将梨、马蹄、葡萄、藕洗净,放入白布袋内,绞出汁液;甘蔗切块,压出甘蔗汁液,与其他汁液混合待用。
2.将五种汁液放入锅中,加入蜂蜜拌匀,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至稠粘膏状,停火。将膏晾凉,装入容器内备用。
食法:每日空腹时服2次,每次2茶匙,温开水送服。(糖尿病者忌服)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降低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玉米须炖龟
配方:玉米须50克 龟1只(200克) 姜5克 葱10克 盐5克 绍酒10克
制作:1.将龟宰杀后,去头、爪和内脏,玉米须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
2.将龟、药袋放人婉锅内,加姜、葱、盐、绍酒、清水10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至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龟肉50克,喝汤。
功效:养阴潜阳,平肝降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玉米须炖猪爪
配方:玉米须15克(鲜者30克) 猪爪2只 姜5克 葱10克 盐5克
制作:1.玉米须洗净,捆成一把;猪爪洗净,去毛,一切两半;姜切片,葱捆把。
2.把猪爪放在炳锅内,加入玉米须、姜、葱、盐、清水1500毫升,置武火烧沸,打去浮沫,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食法:每天1次,吃猪爪半只,喝汤。
功效:平肝阳补气血,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芭蕉羹
配方:芭蕉2支 山楂10克
制作:1.芭蕉洗净,去皮,捣成泥,山楂洗净切片,去核。
2.把山楂放入炖锅内,加水250毫升,将山检放入烟锅内,用中火煎煮15分钟后,把芭蕉泥放入拌匀,烧沸即成。
食法:每日2次,全部服完。
功效:平肝阳,益肠胃,降血压,治便秘。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兼便秘者食用。
枸杞桑菊饮
配方:枸杞子9克 决明子6克 桑叶9克 菊花9克 白糖30克
制作:1.将枸杞子、桑叶、菊花、决明子去杂质洗净,放入炖杯内,加水300毫升。
2.把炳杯置中火中烧沸,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滗出汁液;另加水200毫升,再煮1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加入白糖拌匀,再烧沸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降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何首乌蒸龟肉
配方:何首乌15克 桑椹12克 龟1只(200克) 姜5克 葱1O克 盐5克 鸡汤200毫升
制作:1.把何首乌烘干打成细粉,桑格洗净去杂质;乌龟宰杀后,去头、内脏及爪,留龟板;葱切段,姜切片。
2.把乌龟切成4块,抹上盐,放入姜、葱,盖上龟板,放入蒸盆内,加入鸡汤,撒下何首乌粉,周围放上桑椹。
3.把蒸盆放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4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龟肉30-50克。
功效:滋阴熄风,补益肝肾;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金银山楂茶
配方:金银花10克 山楂6克 白糖10克
制作:1.把金银花洗净,去杂质;山楂洗净,去核,切片。
2.把金银花、山楂、白糖放入炖杯内,加水200毫升。
3.把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成。食法:每日饮用代茶。
功效:清热解毒,降低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九月鸡片
配方:鲜菊花30克 鸡脯肉300克 鸡蛋3个 鸡汤200毫升 盐5克 白糖5克 绍酒10克 胡椒粉2克 芝麻油3克 葱10克 姜5克 水豆粉(芡粉)30克 干豆粉(芡粉)20克 素油1000克(实耗60克)
制作:1.将鸡脯肉去皮,切薄片;菊花用清水轻轻洗净,用冷水漂净,葱、姜洗净,姜切片,葱切段。
2.将鸡片放入碗内,打入蛋清,加盐、绍酒、胡椒粉、干豆粉、调匀上浆。另用小碗加入盐、白糖、鸡汤、胡椒粉、水豆粉、芝麻油调成交汁。
3.将炒锅烧热,放入素油,烧六成熟时,放入鸡片滑透后用漏勺捞起,留油50克,烧至油六成熟时,下葱、姜爆香,再将鸡片回锅,烹入绍酒,把调好的芡汁搅匀倒入锅内,先翻炒几下,接着把菊花瓣倒入锅内,翻炒均匀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鸡肉50克,吃菊花。
功效:补养五脏,祛风明目,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方中的菊花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血管运动中枢,对抗肾上腺素,扩张冠状动脉。
菊花饮
配方:菊花9克 白糖20克
制作:1.将菊花洗净,去蒂,除去杂质。
2.将菊花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倒入沸水250毫升,泡5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 鲫鱼200克 豆腐200克 绍酒10克 姜、葱各5克 鸡汤500毫升 酱油10克 青菜叶100克
制作: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
桑菊饮
配方:桑叶6克 菊花6克 白糖20克
制作:1.将桑叶、菊花去杂质,洗净。
2.将桑叶、菊花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冲入沸水250毫升,浸泡5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降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风湿骨痛乃病理产物,通常凡病理产物为患之疾均缠绵难愈,皆因病理产物者,垃圾之故也。每年春季时节,阳气萌动,风气盛行,雨水甚多,故风湿患者痛苦难堪,笔者自拟治风湿经验方,介绍如下。
药物:艾绒、生姜汁,药绵。
选穴:阿是穴(注:阿是穴,即疼痛部位)。
方法:取适量药棉浸透姜汁,并做成纸状贴置痛处,艾绒适量,把艾绒搓成锥形(上小下大)放在药绵上,然后点燃艾绒,利用火力灸之,此为一壮,多做几壮,直至皮肤呈现红色为止。
疗效:一般风湿,8-10天获愈,严重风湿,请依实际上情况自行定疗程。
提示:凡春季风湿病发者,遇阴雨天风湿病发者,皆符合上述药证。如果疼痛部位明显肿大不移动者,此是湿重,上药加香附、法夏;疼痛部位游走不定者,此是风重,上药加防风、荆芥;肿痛部位寒冷者,此是寒患,上药加桂枝、附子;疼痛部位红肿者,此是火患,上药加生地...
此种治疗方法,是针灸的“灸”法,笔者对此法情有独钟,利用经络学穴位,在辩证基础上配以药物,能治疗许多疑难杂症、重症。下面介绍几例病案:
例1
某女,25岁,五金厂工人,长期抬重物导致手腕严重肿痛,发展至凡阴雨皆痛,医院采取物理治疗1个月左右获愈。两年后结婚产一子,因长时间手抱婴儿造成腕 部旧患复发,且更较前次严重,再次采用物理治疗却失效。笔者采用上述方药,配熟地、当归治疗15天获效。此案例是在1997年诊治,直至今天2008年没 有复发。
要点:物理治疗头一次有效,第二次失效,这个是跟患者婚前婚后精血盛衰有关的,故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熟地补之,当归理之而获效。
例2
某女,30岁,长期间竭性双手腕疼痛,遇阴雨天痛加剧,每痛作则自行贴风湿膏药止痛,如此反反复复数年。笔者采用上述方药灸之,一个星期获愈,目前快三个月了,症状没有复发。
例3
某男,70岁,半年前因意外跌伤股骨,卧床不起,经西医治疗后借助拐杖勉强步行,然疼痛一天比一天加剧,阴雨尤其甚。笔者取肾腧、命门、阿是为主穴,承 山、跳环、足三里为辅穴。命门、肾腧穴用黄精、熟地、川芎研粉姜汁调糊灸之;阿是、承山、跳环用当归、红花、独活、羌活研粉姜汁调糊灸之。治疗两个月左右 痊愈。
春秋灸保健具体方法:
穴位:任脉之气海穴(点击查看该穴功能以及主治与取穴方法)、关元穴(点击查看该穴功能以及主治与取穴方法)。
时间:立春前后五天施灸气海穴,共有十天时间;立秋前后五天施灸关元穴,共有十天时间。
药物:取艾绒(陈者佳),或市售药制艾条,剥纸取绒,去杂质,搓细如绵,手捏制艾柱如枣核大小,上尖下宽呈锥状即可。取生姜,老姜佳,切片约一分厚,并用针在姜片上刺数十个小孔,备用。
辅品:酒精棉、胶布、沙布、火柴、线香、烟灰盒等。
施灸:
1、勿受风寒,故宜室内施灸并确保室内温度与环境清静。
2、取平卧式,盖好被子,暴露出施灸部位。
3、按取穴法选好穴位,用酒精棉常规消毒施灸穴位(许多人直接炙,不消毒,呵,还是消毒一下为好)。
4、姜片放置在穴位上,再艾柱放在姜片上面,然后点燃香火,用香火点着艾柱尖端,待艾柱快燃尽或燃尽,便更换新艾柱,如此循灸,皮肤呈现出微红为止。
第一次施灸,皮肤辣痛,请自行掌握尺度,数次后辣痛缓和甚至不怎么痛,这时候会出现水泡来,抽去泡内水份,继续施灸,如果水泡大者,灸后用无菌沙布包扎。
说明:爱美人士,如果无法忍受灸后伤痕,请不要痕了(一般灸痕会渐渐消失的,但时间较长)。
5、施灸完毕,半小时内不能沾冻水,饮冻水。
关于灸数,现附上《扁鹊心书》一些数据参考:
“……《素问》云:人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 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令人长生不老。”
所谓“壮”即是一柱。笔者认为关于壮数,不妨取周天数即360壮,如果年轻或身体健康者,取半个周天180壮,或者按照《扁鹊心书》取之(三十岁以下,取180壮)。
6、适应症:除了作保健养生用外,凡阴阳两虚,营卫不和,下元虚惫,阳痿早泄,妇科诸疾,或陈寒痼冷,或体弱赢瘐,或四肢逆冷,或脾胃虚弱,或精血亏损,或五劳七伤,一切虚弱衰迟诸疾皆适应。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 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胰 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 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 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 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膀 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经闭、痛经、卵巢囊肿等病症。
小肠(空肠、回肠):位于两足跖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区域,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的反射区所包围。适用于胃肠胀气、腹泻、腹部闷痛等病症。
胸部淋巴:位于两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缝处区域。适用于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宫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等病症。
喉:位于两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缘。适用于喉炎,支气管炎、失音、嘶哑、声门水肿等病症。
上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